• 微信平台
    Our WeXin
  • 集团首页
    Our Home
  • 夏天不能喝中药?其实您更应该关心这些问题


  • 不知从何时起,总会听到有人说“夏天不能喝中药”,也不知道他们的依据从何而来


    总有人担心“夏天喝中药了更疲倦”、“夏天吃中药上火”、“夏天中药容易变质”……


    今天一起跟大家探讨一下:


    夏天中药容易变质?


    这个担心貌似有些道理,确实夏季很多东西都不好储存,中药也不例外。


    储存:夏天高温潮湿,药材生虫、受潮很常见,一般建议放冰箱冷藏,最好密封避免细菌污染。药材保存建议不要超过一个月。


    如果是医院密封袋类的代煎药,取回后应放置冰箱冷藏,温度0℃—5℃适宜,保质期一般在14天左右。


    图片

     温馨提示:如果保存过程中出现药袋鼓起或药液变味儿,有气泡等异常现象,均属于变质,不可服用,含动物类或高糖类的中药容易出现以上现象。


    浸泡:如果是自己煎药,夏季气温高,药物浸泡过久容易变质,所以建议控制在30min以内。


    红花等花草类药物15分钟左右即可,根茎类的可适当延长一些。


    药渣:有些患者习惯在头煎后,将药渣保存到下午或者晚上,甚至第二天早上再煎。


    夏天千万不要这样,最好是连续煎两次,将两次药液兑匀储存。


    夏天喝中药了更疲倦?


    俗话说:“一夏无病三分虚”


    夏季的气候以“暑”为主,而“暑”性炎热,升散,多挟湿,易耗气伤津。


    夏天不论喝不喝汤药,因气候原因,加上出汗多,消耗大,人都会比平常更容易出现疲倦乏力的情况。


    夏天喝中药更容易上火?


   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,中药几乎只有补药,常常说的一句话是“我去找个中医调理一下,看需不需要补点啥?”


    可事实上,中药不仅仅只是补药,还有解表药、清热药、泻下药、祛风湿药、芳香化湿药、利水渗湿药、温理药、理气药、消食药、祛虫药、止血药、活血祛瘀药、止咳化痰平喘药、安神药、平肝熄风药、开窍药、补虚药、收涩药以及涌吐药等类别。


    而每一个中医大夫给患者开具的中药处方,都是针对患者当下的实际病情、性别、年龄、体质等,并结合时令、居住环境等因人、因时、因地综合考量,个性化定制的。


    中药太苦,夏天喝更难受?


    有些中药的确很难喝,不止是苦,有些味道还很怪,没法形容。


    但是中药剂型也不止是汤剂一种哦,针对慢性病患者,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剂型哦,比如蜜丸、打粉、饮片、熬制成膏等。


    相关声明:

    1.本文参考中国中医药报、河北中医药及相关资料综合编辑整理,仅作交流分享,旨在传播健康知识。